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

淺談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發表日期:2005/04/08 瀏覽人數:

【摘 要】2001年頒發的新《課程標準》中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教師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逐步樹立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努力使學生形成為國家和民族振興而努力學習的志向。要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創新精神。幫助學生通過學習數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識數學的科學意義、文化內涵,理解和欣賞數學的美學價值。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從實踐方面談談本人的一些作法。
【 關鍵詞 】 數學 教學 德育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要作好下面兩個方面內容。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1、在闡釋數學概念時,采用矛盾分析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恩格斯指出:“數學是辯證的輔助工具和表現形式,連初等數學也充滿著矛盾。”對立統一的觀點在數學體系中到處可以找到印證。如在數學概念方面,正負整數和正負分數對立統一于有理數之中,有理數和無理數對立統一于實數之中,實數和虛數對立統一于復數之中,還有常量與變量,函數與反函數,有限與無限等,都表現為對立的形式,可以說,運用矛盾分析法才能更好地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
如在講授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時,就利用它來提高學生對“事物發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由質變到量變的無限交替過程的認識。”事實上,離心率e由零逐漸接近1時,曲線是橢圓且由接近圓逐漸變得很扁平,這是一個量變過程。當e=1時,就發生了質變,它不再是橢圓了,而是拋物線。當e>1時,曲線再次發生質變,變成了雙曲線,接著又是一個量變過程。隨著e趨向無窮大時,曲線又發生質變,成為兩條相交直線。這說明離心率e在數量上的變化引起了橢圓,拋物線,雙曲線和兩條相交直線的質變。
可見,數學中充滿著辯證法,教學過程中應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予以揭示,這不僅可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還可使他們從中有所發現,有所提高,為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2、在講授數學方法時,采用史料激勵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新課標中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要與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相結合,滲透、貫穿在各科教材中教學及學校各項活動中,并力求生動和形象化”。如在講簡單幾何體體積時,我就加入祖暅原理內容,這是因為,早在公元5世紀,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暅,又名祖暅之,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提出了“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的觀點,并首先利用它證明了球的體積公式。在歐洲,直到17世紀才由意大利的卡發雷利提出了這個客觀事實。他的父親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的杰出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歷法專家,他有多方面的才能,他計算的一回歸年為365.2428日,一交點月為27.21223日,與今天精密科學測算的數據365.2422日和27.21222日相差微乎其微;他算出圓周率之值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在世界上領先了將近1000年;他注解過包括《九章算術》在內的很多書籍,制定過《大明歷》;他的著作《綴術》五卷被唐代國子監明算科列為教材使用。祖氏父子是我國古代許多卓有建樹的數學名家的代表。
上述史實說明,我國的數學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如英國著名科學史學家李約瑟所言:“在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中國保持著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發起來了,通過介紹我國的數學史,課堂上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德育教育落到了實處。
3、在解答數學習題時,采用實例引申法,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
人多是我國最大的難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根據我市地處浙南丘陵地區,這里計劃生育工作往往不被農民理解的情況,我就將國家最近公布的統計數據擬成有關習題讓學生解答,對學生進行國情國策教育。
如在學習指數、對數內容時,就有關于我國人口數的一個習題,通過計算表明,我國人口按1%的年平均增長率遞增,到21世紀中葉將達到20.54億人的驚人數字,為使我國人口在本紀中葉不超過16億,就必須年增長率不超過0.45%。但是,今年2月15日,我國人口已達到13億,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數字,我要求學生繼續演算如下幾道習題:
(1)我國人口在1980年底為10億,而到2004年2月15日人口到13億,求年平均增長率是多少?(答案:10×(1+x)24=13),即,x≈1.1%)
(2)以13億人口日為基數,按1.0%的年平均增長率計算,到本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將達到多少?(答案:13×(1+1.0%)46≈20.54億)
(3)以1969年底8億人口為基數,按原來的2.34%的年平均增長率計算,到本世紀末我國人口將達到多少?(答案:8×(1+2.34%)81≈50.468億)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深刻地說明了計劃生育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樣做不僅改變了數學課的枯燥性,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深受教育的學生可向所在地區的農村據理宣傳計劃生育政策。
4、在進行數學教學時,采用“以美啟智”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數學是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客觀存在的實體為數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內容,使數學充滿了美:有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有解決數學問題的奇異美,有整個數學體系的和諧美,還有具體內容與形式之間的相似現象所構成的相似美,如數學式的相似,圖象的相似,命題結構的相似等,重要的是相似命題存在相似的解決辦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美的規律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打開智慧之門,使命題得到巧妙的解答。
例如:已知數列{an}滿足a0= ,其中n∈N*,試證明數列{an}是單調的。
分析:這是一探索性試題,常用作差法求證,但其過程很繁,如果觀察到已知條件 ,且 和半角公式cos 相類

似,那么,按照美學的相似規律,不妨設a0=cosθ,θ∈(0, ) 則a1=cos ;


,∴數列{a0}是單調增加的。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數學教學中應努力改變過去那種沉悶的只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自覺地引進美學機制,按照美的規律去選擇、去創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也欣賞數學,實現數學思維過程與審美過程的統一,使美育效果達到一種較高的層次。
5、充分利用數學研究性學習課題,采用知行統一法,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師的說教上,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汲取營養。一個研究性課題,學生一般要經歷選題、確定課題研究目標、制定研究計劃、課題研究、課題結題等階段。教師傳統的角色發生了變化,而學生投入到更為積極、主動的學習當中,教學過程更能體現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從而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及尊重知識,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
中學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教師不僅要善于把教材作為科學知識來傳授,而且要善于把教材作為德育內容來滲透,但教學時,不能不顧教材的體系和特點,不顧學生的實際狀況,牽強附會,生拉硬扯,而是要將德育內容與知識傳授融為一體,“隨風潛入”,育人無聲,使學生在自然輕松的氛圍中接受思想教育,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張運椅,謝小雄.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方法初探[A]。學科教育[J].1993-06.
[2]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DB/OL]//www.pp369.com//w130.hom
[3]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DB/OL]//www.pep.com.cn
[4]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現代教學思想的內容、方法、途徑[DB/OL]
//ww.asedn.com.cn

百富论坛白菜网址,新会员充值送彩金平台,吉祥虎白菜彩金网论坛 网站注册送37元,菜园子免费彩金论坛白菜网,菠菜网app下载游戏菠菜网 2023白菜网站注册大全,开户注册免费送体验金,注册领取体验金老虎机 999白菜彩金论坛2019,7003菠菜导航网大全,白菜彩金社区 新用户注册领取体验金,全球信誉最好的网投平台,7003菠菜导航网大全 全球信誉最好的网投平台,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最新最齐的白菜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