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我們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人格魅力。歷史上曾經有這么一個實例: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個著名的軍事家叫吳起,他身為大將卻總是與待遇最差的士兵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馬,親自背送糧食,與士卒共擔勞苦。正是因為這樣,將士一心,無往不勝。一次一個士兵生了毒瘡,吳起作為大將竟然親自為他吮出膿血。當這位士兵的母親聽到這一消息后,大哭不已。人們問她:“你的孩子是個小兵,將軍親自為他吮瘡,你還哭什么?”她說:“我倒不是為這件事哭,過去吳公也曾吮過孩子的父親,結果其父義無反顧戰死沙場。今天吳公又吮其子,我就不知孩子將死在什么地方了,于是才哭!”這表明,吳起作為一個成功的將軍,其成功之處就在于他的人格魅力。
這就是人格魅力,它甚至可以驅使別人為之生、為之死。人格是一種財富,人格更是一種力量,體現在思想和行動中的人格是永垂不朽的。人格高尚的人的思想會百年扎根于人們的心靈,并最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實踐中發生作用。如摩西、蘇格拉底、柏拉圖、居里夫人等,雖然他們已經在肉體上死亡,但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人格魅力會跨越時間的長河,以另一種無聲的語言強有力地影響著相隔數千年的人們的心靈,影響著人們的人格。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發展的影響何嘗不是這樣呢?人們都說,有怎么樣的班主任就有怎么樣的學生,一位人格高尚且循循善誘的班主任,會使學生終生受益。同時,一個班級應該建立自己的班級文化,有自己的班級特色,班中的學生也應是各有特色的,達到個性與共性的統一。而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班主任人格魅力從哪里來?
班主任人格的魅力根本上來源于班主任的價值傾向和相應的情感品質,來源于班主任在日常交往中所自然流露的靈魂世界。不僅如此,班主任的人格影響力還在于人格意志的力量,在于班主任人格的穩定性。
那么,班主任應該樹立什么樣的人格現象,體現什么樣的價值內涵?即該如何體現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應該是體現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與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根據它的特征概括起來為八個字:“愛心、民主、求真、踐履” 。
一、愛心
人們說班主任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博愛是彌漫在班級之池的水,滋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對每一個學生都付與真誠的情感和尊重,使每一個人都獲得愛的平等權利,這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理性。
班主任的愛常常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普遍的關注,二是普遍的期望,三是普遍的信任,四是必要的寬容。普遍的關注,就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班主任通過關注、期望、信任等等,這種對學生的愛能喚起學生強大的主體力量。
這里我想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在高三上學期,有一天早上,政教處徐楠老師告訴我,說我班有一位同學(俞東)在熄燈之后在寢室里抽煙,政教處打算要給予相應的處分。聽了自己班級學生違規,當然心里不是滋味,我總感覺到自己沒有把學生教育好。當時心里很著急,恨不得把學生叫來臭罵一頓,但我強壓怒氣,細細分析原因,憑我的查覺和經驗,這位同學應該不會出這樣的問題,其中必有原因。我想是不是找他了解一下情況再說,因為這位同學住的是混合寢室,情況比較復雜。找他談話時他說:昨晚抽煙絕對是他的第一次,不是習慣行為,而是在其他幾位同學的慫恿下……抽煙。后來,我又找一些知情的同學了解,事實確實如他所說。最后,我沒有批評他,而是簡單地說這么幾句:“老師相信你所說的是真的,希望這是你的第一次,也是你的最后一次,但違規學校是要處分的,希望你能從中吸收教訓。”當時他很高興,也很感激,后來這位同學在班級里從來沒有違規過,學習進步很大。
這件事使我體會到,對學生的信任與必要寬容是我們班主任應該做的,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當初不分青紅皂白,叫來痛罵一頓,也許會產生另外的結果。學校政教處必須維護學校的規章制度,而作為班主任必須用愛心去撫平他們過錯的心靈。對學生的信任,與必要寬容也是班主任博愛的體現。寬容不是對學生過錯的無原則的袒護,而是傳達對學生的理解,以自身的博大胸懷去激勵學生,使學生由他律走向自律。
二、民主
李鎮西老師在《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一書的“以民主培養民主” 一文中提出,“教育者充滿民主的愛心,必然表現為教師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視為與學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進的朋友和同志。” “沒有民主,便沒有創造;沒有民主的教育,便沒有民主的未來。”我深有同感。
高中生思想獨立性強,有較強的民主意識。班主任要營造一個民主的班級氛圍,就必須注意平等對話。如班規的制定,班干部的產生,以及獎懲制度等都應在民主與對話的基礎上產生、實施。譬如說,我們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交往和任教學科的教學中,凡是對學生的提出要求或予以指導,以“請”的方式提出,某某同學請你幫個忙怎么樣?這樣,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請”已成為學生日常交往中出現如最多的詞匯之一了,一個民主的氛圍就形成了。
又如,我剛剛接手高三(10)時,發現教室的衛生狀況非常糟糕。原因在兩方面:一方面值日同學打掃的不規范、不徹底;另一方面同學們亂丟紙屑垃圾現象普遍,成為習慣。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提出教室是我們大家學習的地方,我們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教室里度過的,可以說教室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家園,它的環境衛生會牽涉到每一位同學的健康和學習。如果同學們在這樣臟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感覺怎么樣呢?該不該治理?有沒有義務去創造和維護好教室環境呢?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后,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
最后,通過大家討論,集中起來規定簡單的以下幾條:
(1)值日同學,不認真的重掃2-3天——由衛生委員監督;
(2)每位同學管理好自己位置旁邊的衛生——由值周的同學監督;
(3)發現個別同學在公共場所亂丟垃圾的,應參加當天的值日。
但是就在第一天,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習委員出現了衛生習慣不好的現象,全班所有同學的眼睛都盯著我,看我怎么處理這件事情。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罰!任何人都一樣。” 大家才默認了我的公平,眼中露出了欣喜的目光。 既然是大家共同約定的班規,實際上是班主任與同學們之間的一種契約,是在民主平等基礎上產生的。民主就是要求班級的事物管理由學生參與,尊重學生的選擇,適當的加以引導,同時要灌輸民主精神,使整個班級呈現一種活潑,自由的空氣。如民主的選舉就會使班干部更發揮其“小老師”的作用,有利于許多班級事務的布置,民主的決議又會使班級政策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培養一群具有民主意識的學生,不僅使教師從繁重的事務中解脫出來,還為社會輸送一批具時代創新精神的新人。
班主任民主管理的操作是在對學生尊重和愛的基礎上產生的。班主任民主的人格和博愛的人格是密切相連的,沒有搏愛就沒有民主,民主是博愛的繼續與發展。而班主任的民主人格和民主處理,讓學生在教育實例中學會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
三、求真
求真就是實事求是,這是班主任人格的重要內內涵。求真精神,包括探究精神與唯理精神。
班主任的探究精神是班主任習慣探索,追根刨底的執著態度。在班主任的廣闊工作空間中,在和學生包括學習指導在內的廣泛交往中,以及課程實踐中,會遇到許多不解和未知的問題,班主任,應以坦誠和探究的姿態顯現在學生面前,把自己探究的過程袒露給學生。針對有少數人,偽裝自己,不懂裝懂,唯理精神就是堅持科學,堅持基本正義。班主任唯理的人格影響,在于鼓勵不同的聲音,鼓勵用自己的眼光看問題,在于讓學生明白在科學和正義面前,應該是人人平等的。唯理精神還在于班主任把握辨證冷靜的態度,不僅引導學生對學校中發生的所有的事情,都能作一分為二的評價,要求學生先思而后行,而且把社會上的事情交給學生去評價,以自身冷靜的剖析、真誠的交流,來影響學生既要勇于批判,又要冷靜批判。如針對一些社會的、學校的一些現象,開展主題班會。針對高中生談戀愛開展主題班會——《花季雨季》 ;針對有學生迷戀網絡開展主題班會——《你對網絡知多少?》等等主題班會,我也都參與談談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對學生加以引導,然后展開討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班主任一味的采用“講道理”教育未免太枯燥乏味,而對學生在各方面的滲透式求真教育則可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讓他們自己學會分析、學會批判、學會鞭策自己。
四、踐履
身體力行,從小事做起,是一個貌似容易,卻難以做到的自我要求。我們這個時代,并不缺乏認識,缺乏眼光,而是真正缺乏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踐履精神其實是中國傳統人格的一個重要內涵,勿以善小而不為,先掃一屋而后安天下,知行合一,等等,都強調了“做”的精神。踐履的人格內涵的另一層是強健、自強不息,是百折不饒的意志精神。
應該說,公德與職業修養是班主任做人的基本層面的要求,人格則是在理智品質和精神品質上的繼續凝結與提高。所有說,人格的自我修養,從根本上保證了班主任的基本公德水平和職業修養的提高。
人格的自我修養是班主任的畢生追求,是在不斷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校正、自我監督中進步的,班主任應該使自己最終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格境界,而成為學生心中永不磨滅的人格豐碑。帶領學生逐步發展,逐步完善。
羅曼·羅蘭說:“惟有健康快樂的生靈才是真正的生靈。”教育的過程,應是適宜生命成長、生態和諧的育人過程。在二十世紀的教育大變革中,愿我們所有花季男孩女孩都能在一種輕松,和諧的集體環境中心智健康的成長,自我完善的發展。我們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帶領學生走出生命的沼澤,走進生命的綠洲。